跨域沟通不是“多说几句”,而是“说对关键话”。本文结合真实场景,总结产品经理在与技术、业务、设计等角色协作时的常见误区与破局策略,帮你提升沟通效率上海配资网,减少无效对话。
一直以来,产品经理都是职场人士青睐的岗位,其中技术转产品经理,设计转产品经理,市场转产品经理,也有项目转产品经理!于此同时,产品经理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岗位。受人青睐是因为乔布斯是苹果的产品经理,雷军是小米的产品经理。他们二位在产品神坛上,是成功的代表。成为产品经理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,并使产品实现商业成功,这样似乎距离个人成功又进了一步。这是一种成就感,也是一种荣耀感。
一些岗位认为,产品经理就是动动嘴,指挥人干活,很是轻松。曾经一时,网络流行一幅比较典型且有点讽刺意义的漫画,就是产品经理和工程师相互谩骂,相互殴打,视为仇人,产品经理成了高危职业!
的确,现实中有不少这样的案例和场景,产品经理和不同岗位人员的争执也时有发生,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?这就要说起产品经理的基本能力–跨域沟通能力的构建。沟通,听起来很简单,有些人认为,不就是聊天么,或者请吃个饭,沟通的关键是通,通则顺,不同则淤!堵在那里无法进行下去!
产品经理是一个产品的孵化和发起者,打个我经常说的比喻,产品就是产品经理的娃,要想自己的娃成长的好,就需要和娃成长过程中的每一阶段的参与者保持密切良好的沟通。产品经理是连接业务、技术和用户的桥梁。良好的沟通可以推进项目,化解矛盾,也可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良性发展关系,推进项目快速进行完成上市!
众所周知,产品经理是各部门协作之间的桥梁,也可以说是将各部门独立的单元串联起来的那条线,将各个部门的专业领域汇集在一起,形成一条美丽的链子(一个完美的项目)。所以,产品经理的沟通跨域协作能力主要体现在协调设计、开发、营销、市场等不同角色,推动产品落地。通过“精准对齐目标+适配沟通方式”,让设计、开发、营销等不同角色从“各有立场”转向“共同推进”。这不仅是“会说话”,更是能穿透信息壁垒,用对方认可的逻辑达成共识。然后,针对不同角色(设计、开发、营销、市场),需要有不同的沟通技巧,因为他们的关注点不同。比如设计关注用户体验,开发关注技术可行性,运营关注数据效果等。不同岗位的思维模式差异极大,大家的专业能力也都较产品经理高很多,所以产品经理要换位思考,用对方熟悉的逻辑沟通,可以减少80%的无效争论。
同样一件事,不同的说话表达方式也会影响之间的沟通传达效率和结果。产品经理可以尝试PREP原则沟通。Point(结论先行)→Reason(理由支撑)→Example(举例说明)→Point(重申结论)。比如提需求时:“建议新增三色灯效提醒充电显示功能(结论),因为调研显示70%用户反馈不同颜色灯显可以明确充电状态的指示,单色灯无法一目了然充电状态(理由支撑),上次客服就反馈有客户充电以为已经充满了,但是用了半天就没电了,就问咱们的电池不耐用,是不是虚标(举例说明),所以这个功能能直接提升用户体验,用颜色可以很好的清晰了解充电状态提示(重申结论)。
产品经理还要避免抽象表达,产品研发其实属于技术工种,一定要想清楚,讲明白,只有你自己想清楚了,传达出来的信息对应专业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实现。比如避免说“这个功能要做的友好一点”,而是说“用户是老年人,操作步骤不能超过3步,按钮字号至少20px”。抽象的描述会让对方陷入猜测,场景化的细节才能锚定目标。
倾听,在产品经理沟通过程中也非常重要。很多沟通矛盾源于“自说自话”,产品经理需要通过倾听捕捉对方的真实态度。当对方表达异议时,先复述对方的观点(如“你是说这个方案会增加3天的开发时间,对吗?”),再追问细节,寻根究底(“主要是哪个环节耗时?有没有简化的可能?我们这样尝试是否可行?”等)。这既能避免误解,也能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。
在沟通协调过程中,沟通技巧是一方面,冲突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。跨域沟通协作中,“需求冲突”“资源不足”是常态,关键是把“对立”要转化为“共同解决问题”。比如当遇到需求冲突的时候,可以尝试运用数据,事实来打消对方的质疑和不确定,也可以用降低风险的阶梯方案来逐渐实现既定目标的解决方案。
除了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,在沟通过程中工具的运用和流程的梳理可以减少重复沟通次数,提升效率让信息透明化。比如:大家需求同步可以用产品PRD文档,项目进度追踪可以用到项目管理工具甘特图,飞书等,反馈收集,可以用企业沟通工具在线文档,汇总大家意见和建议,避免群信息淹没或者置顶关键信息事项。开会解决问题实行高效会议原则,会前:发“议题+背景资料”让参会人提前准备,会中:用“结论优先”模式,主题先行,明确今日会议主题。避免跑题。会后:1小时内发“会议纪要”,明确“待办事项+负责人+截止时间”!产品经理要用事实讲话,用工具提效,用目标化解冲突!产品经理并非纵向能力强的专业岗位,而是横向管理和整合资源能力强的专业化岗位!
优秀的产品经理,本质是“目标翻译官”——把产品愿景翻译成设计能理解的用户语言、开发能接受的技术语言、营销能执行的业务语言。关键不在于“说服对方听我的”,而在于“找到对方利益与产品目标的交集”上海配资网,让协作从“被动配合”变成“主动推进”。很重要的一点:你不是在“管理”各方,而是在“服务”各方达成共同目标。
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