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钗的十五岁生日,贾母出资,要给她庆贺,特意问宝钗喜欢什么戏、什么吃的。“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股票配资交易,喜热闹戏文,爱吃甜烂之物,便总依贾母向日素喜者说了出来。”是给她过生日、问她喜欢什么,她却按贾母的喜好来回答。当然是谄媚,可也写出这小小女孩子寄人篱下,懂事得让人心疼。
这一天点戏,宝钗依照“热闹戏文”的原则,先是一折《西游记》,后又点了一出《鲁智深醉闹五台山》。这两出戏,当然投合了贾母的喜好,却不受宝玉黛玉等人欢迎。
当然,黛玉时刻记着自己“是客边”,又心眼小,不满意也不肯说出来,只对宝玉抱怨“你既这样说,你就特叫一班戏来,拣我爱的唱给我看。这会子犯不上呲着人借着光儿问我。”
其实黛玉不爱看戏,在这个阶段。这阶段不爱戏,是为了和后文“妙曲警芳心”形成反衬,欲扬先抑。不过,不爱看戏还挑剔,就又一次证明了黛玉的小性儿——是对宝玉的猜疑试探,也是对情敌宝钗的吃醋。
宝玉呢,因为有黛玉的这句话,再听到宝钗点了《醉闹五台山》,就当面表示不满:“只好点这些戏。”这是对黛玉的安抚,也代表了宝玉自己的审美观——那次宁府唱戏,街上人都称赞“好热闹戏,别人家断不能有的。”,宝玉却认为“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,只略坐了一坐,便走开各处闲耍”,结果是撞到茗烟偷情,宝玉以此为质,要挟茗烟带他到袭人家去。
宝玉黛玉都不喜欢热闹戏文,宝钗为迎合贾母而点了热闹戏文,宝玉就表示不满。但是宝钗何等老练?在照顾贾母喜好的同时,也兼顾到了别人的欣赏品味,这出《醉闹五台山》不仅是热闹,而且“排场又好,词藻更妙”、“是一套北《点绛唇》,铿锵顿挫,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,只那词藻中有一支《寄生草》,填的极妙”——她知道宝玉喜欢诗词歌赋,特意用《寄生草》来吸引宝玉。
要说宝钗点戏是对宝玉有什么特别用意,那是太穿凿了。事实上宝钗就是这样一个周到人,一言一事都要兼顾众人,尽量让每个人都满意。这是她的性格特点。比如这一出戏,就顾到了贾母,也顾到了宝玉。
可她偏偏就没顾到黛玉。或者,是明知道黛玉会吃醋,也不肯为避免黛玉吃醋而退缩——本来么,你也喜欢他,我也喜欢他,凭什么因为你喜欢,我就一定要放弃?
黛玉敏感而尖酸。一看宝钗卖弄学问,引得宝玉“拍膝画圈,称赏不已,又赞宝钗无书不知”,黛玉就火了。火了又不能冲宝钗发火,只能骂宝玉:“安静看戏罢。还没唱《山门》,你倒《妆疯》了!”表面看来,是批评宝玉不守纪律、打扰别人,其实是针对他和宝钗的互动。
妙的是,《山门》是宝钗点的《鲁智深醉闹五台山》中的一折,属于水浒戏;《妆疯》呢,有人认为是唐初大将尉迟敬德不肯挂帅出征而假装疯病的故事,也有人认为是宋江在酒楼醉题反诗,为逃罪而装疯的戏。如果是后者,同样属于水浒戏,与《山门》照应,又符合宝玉“拍膝画圈,称赏不已,又赞宝钗无书不知”的狂态,更有诙谐效果。
宝钗周到而学问渊博,黛玉小性儿却机敏伶俐,小儿女之间的醋意,却表现得如此妙趣横生。曹雪芹真是高手。
你以为这就完了吗?还有呐。《寄生草》描写的是鲁智深离别的心情,“赤条条来去无牵挂”。在这时候,只是因词藻而吸引了宝玉。但是钗、黛、湘、玉四人闹了矛盾,宝玉灰心,又想起这句话来,引出参惮了悟的心思。
这心思很快被打断了,“四人仍复如旧”,也恢复了友好。可这个种子从此种在了宝玉心中。八十回以后“悬崖撒手”弃妻出家股票配资交易,就是在这时埋下的根由。
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